城乡建设创意设计

新闻首页|时事动态|国内要闻|国际要闻|城市印象|规划|建筑|市政交通|房地产|其它
推进轨道交通现代化
2024-03-04

推进轨道交通现代化

     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交通大学教授钟章队提交了《关于我国加快实施轨道交通现代化的提案》,从五个方面提出建议:一是因地制宜加强轨道交通多层分类设计,二是建设地下环形快速联络线、市域铁路环线,三是做好轨道交通新基建、数字铁路和数字平台的顶层设计,四是加快出台轨道交通5G-R(基于5G技术的铁路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专用频率政策,五是建设现代物流骨干运输体系。      中国已经是轨道交通大国,无论是高速铁路、重载铁路、城际铁路,还是城市轨道交通,总体规模和建设速度均居世界第一位。但我国轨道交通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很多城市都有多个高铁车站,但车站间换乘、转乘效率低;乘客在高铁上上网时,会出现卡顿;等等。      钟章队委员的提案就是基于我国轨道交通现状提出的。“这也是我连续多年呼吁加快实施轨道交通现代化的原因所在。”钟章队委员说,他对这个提案的落实情况非常满意。 去年,这份提案被列为全国政协重点提案,由提案委员会以重要提案摘报的形式进行督办。国家铁路局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认真吸纳提案建议,积极推进法规政策协同和标准规范

0 0 0
聚焦重大项目 专项债靠前发力稳投资
2024-03-04

聚焦重大项目 专项债靠前发力稳投资

     从发行结构来看,进入2月以来,各地新增专项债发行节奏较1月有所加快,占地方债发行大头。企业预警通数据显示,2月份山东、河南等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发行共94只新增专项债,规模达3465.88亿元。而1月份仅有广东省发行新增专项债,规模为567.8亿元。           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31个省份获得的提前批专项债和一般债额度总额分别为22800亿元和4320亿元。           例如,山东省近期发行新增专项债523.03亿元,主要用于棚户区改造、交通、水利及市政产业园区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河南省发行新增专项债443.02亿元,将用于685个项目建设,集中在城乡发展、社会事业、棚户区改造等领域;福建省财政厅日前表示,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原则,今年首批新增政府专项债券300亿元全部用于在建项目,更好发挥专项债券在扩投资、稳增长方面的作用,助力一季度“开门稳”“开门红”。 专家指出,专项债的发行能够为地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民生项目等提供资金,起到稳定经济社会运行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专项债用作项目资本金范围近日再次扩围,新增了保障性住房。业内人士指出,专

0 0 0
夯实“稳”的基础 积蓄“进”的动能 我国经济2023年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完成
2024-03-01

夯实“稳”的基础 积蓄“进”的动能 我国经济2023年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完成

     “体量”大     2023年,我国经济总量稳步攀升,国内生产总值(GDP)超过126万亿元,比2022年增长5.2%,增速快于疫情三年4.5%的平均增速。           从季度变化看,四个季度GDP同比分别增长4.5%、6.3%、4.9%、5.2%,呈现前低、中高、后稳态势。           “体质”好 高质量发展推动质的有效提升      ——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不断推进。公报显示,2023年,制造业技术改造投资比2022年增长3.8%,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升至15.7%、33.6%;现代化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新建高速铁路2776公里,2023年年末5G基站数达338万个。 ——经济发展的“含绿量”不断提升。2023年,可再生能源和新型储能产业快速发展,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26.4%,比2022年上升0.4个百分点;绿色低碳方面新的增长点不断涌现,规模以上工业新能源汽车、风力发电机组、充电桩产量分别比2022年增长30.3%、28.7%、36.9%。     “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快动力转换、效率提升、结构优化,增强经济发展的自觉性、协同性、平衡性、包容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0 0 0
金观平:加快建设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
2024-03-01

金观平:加快建设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

     创新驱动发展,深化改革是根本动力。让闲置的科研仪器“转”起来、让“沉睡”的科研成果“醒”过来……近年来,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143项科技体制改革任务高质量完成,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科技创新的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确立,助推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显著提升。但也要看到,与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目标相比,我国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还存在一些短板亟待补齐,比如科技投入产出效益不高,科技评价体系不适应新发展要求,科技创新资源分散、重复、低效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等,影响了我国创新能力的提升和创新主体活力的激发。           加快建设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要聚焦科技创新体系短板弱项。比如,完善评价制度等基础改革,在项目评价上建立健全符合科研活动规律的评价制度;在人才评价上,“破四唯”和“立新标”并举,加快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要做好科技管理改革“加减法”,赋予科学家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和经费使用权,让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从繁琐的、不必要的体制机制束缚中解放出来。有序推进创新攻关“揭榜挂帅”机制,改革重大科技项目立项和组织管理方式,让更多想干

0 0 0
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推动高质量发展 实现经济行稳致远)
2024-02-28

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推动高质量发展 实现经济行稳致远)

     面对异常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越是任务艰巨、挑战严峻,越要洞察时与势、把握稳和进、悟透立与破,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发展信心、积极担当作为,推动中国经济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行稳致远。      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      稳是大局和基础。像我国这样大体量的经济体,一年的经济增量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一年的经济总量。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充分保障就业民生,才能为“进”创造稳定发展环境。 稳大局、应变局、开新局。去年底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           今年1月,杭州灵伴科技有限公司收到一份“邀请”——参与陕西一个文旅展示项目申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再现历史遗迹风貌。           启动第五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修订,持续推动清单事项缩减;全面开展效能评估,在重点领域加快形成体系性准入安排;进一步加大典型案例排查、归集、通报、约谈、整改力度……一系列有力举措

0 0 0
央行:加大对五大重点领域资金支持
2024-02-28

央行:加大对五大重点领域资金支持

     会议指出,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要着力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切实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金融部门要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深刻领会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重要意义,强化使命担当,精心谋划、统筹推进、狠抓落实。      参考资源:中国证券报

0 0 0
新的一年如何吸引外商投资?各地落实一系列稳外资举措
2024-02-26

新的一年如何吸引外商投资?各地落实一系列稳外资举措

     开春布局忙 各地出台稳外资举措      浙江也抓紧部署,举行了2024年“千项万亿”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并发布《浙江省扩大有效投资“千项万亿”工程2024年重大建设项目实施计划》,提出引进总投资10亿元以上省外内资项目和1亿美元以上外资项目120个。 福建近日从八个方面提出了25条具体措施,促进利用外资提质增效,保障外商投资企业国民待遇,提高投资运营便利化水平等。今年福建还将组织开展“投资福建”系列招商活动。           商务部表示,今年将继续打造“投资中国”品牌,发挥好外资企业圆桌会议制度作用,每月召开一场圆桌会,定期听取外资企业反映的困难问题和意见建议,并会同相关部门和地方共同推动解决。           新一批重大外资项目在各地扎实推进           辽宁省发展改革委主任 李鹏宇:我们全力推进项目落实落地,加大政策供给和服务保障力度,为这个项目办理完成了鼓励类外资项目进口设备免税。 在江苏常州,新加坡金鹰集团投资的常州赛得利纤维素纤维二期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同时,企业年产量达3.4万吨的二期无纺布生产线也正在进行设备

0 0 0
国常会明确今年经济工作重要发力点 更多稳外资政策或出台
2024-02-26

国常会明确今年经济工作重要发力点 更多稳外资政策或出台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王晓红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常会指出,外商投资是推动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力量,这把外资放到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2023年第三季度,我国外商直接投资(FDI)流入出现一定放缓的压力,第四季度略有修复,未来稳外资仍需一定政策支持。国常会强调稳外资作为今年经济工作的重要发力点,显示出稳定外资的决心和信心。         吕越表示,好的营商环境是吸引外资的重中之重,优化营商环境就是在打造“投资中国”品牌。     “国常会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的政策举措。”王晓红说,首先,扩大市场准入就是要压缩负面清单,我国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制造业条目基本清零,下一步的重点将聚焦服务业的开放;其次,优化公平竞争环境则是要在政府采购、产业补贴、重大工程招投标等方面给予外资同等待遇;此外,畅通创新要素流动也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内容,下一步要细化行业数据跨境流动的相关管理措施,推动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的自由流动。 展望未来,明明表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针对外资企

0 0 0
废弃物释放“绿色潜力” 循环经济万亿市场崛起
2024-02-23

废弃物释放“绿色潜力” 循环经济万亿市场崛起

     专家表示,“双碳”目标下,完善废弃物循环利用,加快循环经济发展,有利于最大限度减少资源浪费、减少资源消耗,实现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废钢铁是唯一能大量代替铁矿石的铁素原料,是短流程炼钢的最佳选材,回收利用废钢铁炼钢,节能降碳效益非常显著。”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资源利用和循环经济处处长程慧强表示,钢铁行业是我国碳排放量较大的行业之一。目前钢铁行业亟需通过材料替代、产品循环等方式,有效降低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           循环经济广阔市场也吸引了众多企业布局。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目前,现存与金属回收、农作物秸秆回收、建筑垃圾回收、废纸回收相关的循环经济注册企业30.9万余家,其中,2024年1月,新增循环经济注册相关企业4100余家,与2023年同期相比上涨62.8%。           为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上述文件围绕推进废弃物精细管理和有效回收、提高废弃物资源化和再利用水平、培育壮大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等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文件指出,要推动产业集聚化发展;分领域、分区域培育一批行业骨干企业

0 0 0
“专款”加快落地 城中村改造资金“保障网”织密
2024-02-23

“专款”加快落地 城中村改造资金“保障网”织密

      “首笔专项借款到位了,项目建设更有动力了。”济南市天桥区王炉北辛城中村改造项目日前收到了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山东省分行发放的11亿元城中村改造专项借款。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按照规定,这笔钱将用在居民拆迁补偿款、安置房建设、安置小区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中。             在各地城中村改造项目推进过程中,政策性银行发挥了主力作用。例如,国家开发银行披露数据显示,已实现城中村改造专项借款首批发放90.8亿元,涉及广州、郑州、济南、南京、石家庄等城市近百个项目,惠及村(居)民超过10万户,建设安置房23.84万套,全力以赴做好城中村改造金融服务。             除了来自政策性银行发放的改造“专款”外,人民银行开年来也启动了PSL(抵押补充贷款),净新增3500亿元规模为有史以来第三高,业内分析普遍认为,该笔资金将主要用于支持城中村改造等项目,后续规模预计还会增加。       参考资源:经济参考报

0 0 0
多地召开“新春第一会”——奋力开创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2024-02-21

多地召开“新春第一会”——奋力开创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浙江:充分释放人才红利             为推进“三支队伍”建设,浙江将推出战略人才引育行动、浙商再出发“雄鹰”行动等7项行动措施,提出到2027年,新培育科技领军人才、卓越工程师各2000名左右,提出到2024年底,全省技能人才总量达1330万人,高技能人才总量达465万人,到2027年底,这两项指标分别达到1500万人和550万人以上。            吉林:着力优环境抓项目           “优化营商环境、做好项目建设,是推动高质量发展、推动新时代吉林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吉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张志新表示,对照全年投资目标任务,省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将夯实序时进度,组织各地逐个对接项目单位,按月排出投资计划,抓好工作落实。 “推动吉林全面振兴率先实现新突破,必须狠抓营商环境,大力推进项目建设。”吉林省委书记景俊海表示,将以营商环境之“活”带动吉林振兴全盘皆“活”,稳住上升期、稳在快车道,释放市场活力、发展动力、社会创造力。      黑龙江省深化能力作风建设工作会议日前在哈尔滨市召开。今年,黑龙江将持之以恒推进能力作风建设,扎实开展“抓基

0 0 0
龙年伊始多地扩投资亮清单 重大项目掀开工潮
2024-02-21

龙年伊始多地扩投资亮清单 重大项目掀开工潮

     2月18日,总投资30.3亿元的青岛上合枢纽港新城基础设施及配套工程(一期)项目开工,现场机械轰鸣,一派忙碌景象。     数据显示,截至2月19日,中铁建设在施工程436个,海外项目春节不停工,六成以上国内工程完成复工复产,劳务工人返场超1.3万人。 春节假期刚过,各地就铆足干劲掀起开工潮:在江西,1139个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6805亿元;在浙江,333个“千项万亿”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投产投运,总投资9770亿元;在广东,佛山等地相继启动新春集中开工项目建设……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今年经济工作时指出,“扩大有效益的投资”。“扩大有效益的投资,既是扩大国内需求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经济增长动能转换的内在要求。一方面,要进一步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引导带动作用,抓好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科技创新、产业升级、民生领域等方面的投资;另一方面,要更加重视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增强民间资本信心。”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范若滢表示。 细看近日多地公布的2024年扩大有效投资政策和重大项目清单,规模大、结构优、活力增是关键词。      产业更向“新”,民生增“暖”意——上海市重大工程计划

0 0 0
宁波江北区构建高能级产业集群
2024-02-18

宁波江北区构建高能级产业集群

      中策集团总经理吴杰指着一款产品告诉记者:“这款电控高压共轨大功率发动机,是我们自主研发生产的国内首台(套)成套装备,产品技术和性能主要指标达国际先进水平,对破除国外技术壁垒具有积极作用。”通过产业布局的转型升级,近几年企业效益稳步增长,不仅国内市场火爆,海外订单也纷至沓来。            江北以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为抓手,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力,不断优化产业生态,加速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绿色”“高科技”“数字化”等字眼已成为江北制造的代名词。           江北区经信局副局长王威表示:“对江北而言,工业是塑造优势、赢得主动的动力源泉,也是稳住经济大盘、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江北坚持把工业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在迈向新型工业化的道路上不断推陈出新,把铝锭、废铜变成汽车零部件、高端装备,把低矮厂房变成智能车间、未来工厂,工业经济呈现出韧性强、活力足、潜力大的发展势头。 今年,江北区提出加速构建以“1个600亿产业集群、三大重点产业集群和三大新兴产业集群”为核心的产业集群体系,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全力实施创新赋能、数实融合、空间重塑等九大行动,加

0 0 0
在协同发展中蝶变升级——天津武清京津产业新城建设提速
2024-02-18

在协同发展中蝶变升级——天津武清京津产业新城建设提速

      武清区京津产业新城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刘松林说:“武清将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主动顺应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演变规律和产业高质量发展趋势,进一步找准武清京津产业新城的建设方向。新城将围绕‘一核引领、多点支撑、全域联动’空间布局,力争实现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产业发展为核心、以智慧城市为承载,人产城乡景深度融合的发展格局。”             “基地坐落于京津产业新城的核心先导区,目前项目一期正在建设,建筑面积达2.37万平方米。未来基地建成后,将进一步拓展开发轨道交通行业及智能制造领域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市场,以科技创新推动京津冀三地协同发展。”天津哈威克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崔涛说。               借着新城建设的势头,武清区的项目建设全面提速。目前,除国铁科技天津(武清)生产基地项目之外,还有特变电工智慧产业园、迦南生物医药装备制造中心等一批重大项目正锚定目标节点加快建设。 2023年以来,武清区已举办11场全国招商推介活动,庄严智库京津冀区域总部、台铃天津制造基地等786个项目签约落地,预计总投资额达264.5亿元,为武清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0 0 0
老旧小区改造既要建好更要管好
2024-02-07

老旧小区改造既要建好更要管好

     城镇老旧小区是指城市或县城(城关镇)建成年代较早、失养失修失管、市政配套设施不完善、社区服务设施不健全、居民改造意愿强烈的住宅小区(含单栋住宅楼),特别是2000年底前建成的老旧小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3年,全国累计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22万个,惠及居民3800多万户、约1亿人。各地共改造提升水电气热等各类老旧管线29.6万公里,加装电梯10.8万部,改造增设停车位325万个、电动汽车充电桩10.4万个,增设养老、托育等各类社区服务设施6.8万个。           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应继续聚焦百姓所需。按照规划,2024年我国将再改造一批城镇老旧小区,重点解决加装电梯平层入户、停车难等问题。老旧小区居民的需求,就是改造的方向。“改不改”“改什么”“怎么改”“改后怎么管”,都应尊重居民的意见。要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积极回应老百姓关切,“哪不行改哪、缺什么补什么”,抓好“楼道革命”“环境革命”“管理革命”。有针对性地实施改造,加快消除安全隐患,全面提升居住环境、设施条件和服务功能。      参考资源:中国经济网

0 0 0
金融监管总局部署落实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相关工作
2024-02-07

金融监管总局部署落实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相关工作

     金融监管总局表示,要进一步提高对建立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重大意义的认识。近期,相关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多数城市已建立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提出了房地产项目“白名单”并推送给商业银行,商业银行积极响应,有效对接项目名单,已提供一批新增融资和贷款展期,满足不同房地产项目合理融资需求。      金融监管总局要求,各商业银行要主动对接协调机制,对推送的房地产项目名单及时开展评审,加快授信审批。各商业银行内部要建立专门工作机制,优化贷款审批流程,细化尽职免责规定,指导督促各分支机构加强对辖区房地产项目的调研,全面掌握情况。对于需要协调解决的事项,应及时向协调机制报告并推动解决。(记者李延霞)

0 0 0
打好乡村全面振兴漂亮仗(社论)
2024-02-04

打好乡村全面振兴漂亮仗(社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着眼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出学习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对做好2024年及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作出重大部署,是我们打好乡村全面振兴漂亮仗、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的重要遵循。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在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下,从农村环境整治入手,由点及面、迭代升级,历经20年持续努力,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创造了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成功经验和实践范例。做好“三农”工作,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循序渐进、久久为功,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阶段性成果。       《 人

0 0 0
经济学家称中国经济中长期发展前景广阔
2024-02-04

经济学家称中国经济中长期发展前景广阔

    国际金融论坛常务副理事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原秘书长林建海分析,当前世界经济呈现低增长、高通胀、高债务、高不确定性的“一低三高”特征。“未来,世界经济将持续增长缓慢,且不均衡,世界经济纷繁复杂的风险挑战与发展契机并存。”     但林建海表示,中国拥有优质劳动力大军,劳动力供给仍有增加余地,产业升级和科技进步仍有巨大发展空间,服务业仍有很大发展潜力,消费需求可持续提升,城镇化与人均GDP提升仍大有可为。基于此,他认为,中国经济中长期发展前景广阔。 持相同观点的还有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他建议,在中国经济长期发展潜力和增长路径中,要推动科技、金融、产业挂钩不脱钩。同时,应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培育新型消费,大力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积极培育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提振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      杨本心建言,中国企业应在经营过程中,通过科学管理物理风险,减少或消除其对经营过程中带来的负面影响及波动情况,最终实现高质量发展。(完)

0 0 0
必须坚持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2024-01-31

必须坚持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科学结论。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同其他任何事物一样,经济发展同样离不开内因和外因的共同作用。尽管在特定时段、特定情况下外因能发挥很大作用,但从整体、全局和长时段来看,内因的作用始终是根本性、第一位的,外因的作用是辅助性、第二位的。经济发展的主体是人,是千千万万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企业家和各行各业勤奋工作的劳动者,只有把企业家和劳动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激发出来,经济增长才有了绵绵不绝的持久动力。这就需要通过不断深化改革开放,打破束缚人们开拓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为他们发挥聪明才智、积极创新创造提供良好的市场和社会环境。改革开放是提高要素投入质量和效益的“倍增器”,一旦把全社会的动力和活力调动起来,就能对经济发展起到难以估量的推动作用。内生动力的作用是持久的、强劲的、源源不断的,与增加要素投入的一次性作用不同,今年起作用,明年乃至更长时期都会起作用。有效调动全社会内生动力,是实现长期高质量发展的治本之策。           回首过

0 0 0
31省份敲定2024年GDP目标,主打“创新牌”
2024-01-31

31省份敲定2024年GDP目标,主打“创新牌”

     31省区市敲定2024年经济增长目标      前三经济大省广东、江苏、山东,不约而同把2024年GDP增长目标锚定为5%,但具体表述略有差异,广东为5%,江苏、山东均为5%以上。 过去一年,这三个经济大省均取得了新的突破,广东成为全国首个GDP突破13万亿元的省份,江苏成为全国首个拥有5个“万亿之城”的省份,山东GDP首次突破9万亿元。站在新的起点上,粤苏鲁继续稳扎稳打,努力扛起经济大省挑大梁的责任。           主打“创新牌”,塑造新质生产力           布局未来产业。大力发展未来产业,是引领科技进步、带动产业升级、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选择。争创未来产业先导区,成为多个省份争相下好的“先手棋”。           突破关键技术。湖北提出,集中力量突破高端AI芯片、智能数控机床、高端医疗装备等“卡脖子”技术,前瞻谋划生物合成、空天技术等千亿级规模的科创“核爆点”,构筑创新赛道的“卡位”优势。北京要求,加快推进集成电路重大项目,在光电集成、芯粒技术等领域实现更大突破。 2024年是中国经济持续恢复、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各省

0 0 0
分享A1